心理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但是在我国,很多人对心理咨询了解得还不多,有些地区的心理咨询工作发展得更晚,许多人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因此,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者不敢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看心理咨询师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就如同看牙医。许多家庭均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咨询顾问。心理治疗也是被纳入医保体系。 在美国,有30%的人会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实际上,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每个人在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有些问题经过自己努力可以“消化”和“处理”,自己就能顺利健康的发展,但有很多问题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解决,有些甚至自己越努力越严重,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找心理咨询师帮助你。心理有走不出来的困惑并不代表有精神病,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准也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心理学≠窥视内心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几乎所有人都有疑问:“心理咨询师是不是知道我心理想的是什么?”实际上,再有经验的咨询师也无法窥视别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来访者提供的一些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这样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咨询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心理咨询≠无所不能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有一些人错误地把心理咨询理想化,认为心理咨询师无所不能,特别是当他们面临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心理咨询师身上,甚至有些人希望通过一两次咨询就把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问题完全化解,当做过一两次咨询,却没法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会大失所望,不再坚持进行咨询与治疗,甚至会对心理咨询失去信心。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很难冰消雪融的,所以一些经过长期形成的问题的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心理咨询师≠救世主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一些人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心理咨询师,以为心理咨询师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无需思考、无需努力、无需承担责任。但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去改变或做决定。来访者需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心理咨询师,消极被动,推卸责任,只会一事无成。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1413.html
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很多人心中还有另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因而忽视或意识不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应用学科,有着严谨的诊疗程序,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有心理问题的人们只有明白了上述五个“不等式”,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咨询师进行配合,才能营造积极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