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心理有毛病、真是变态、白痴、神经病‥....这些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的,当使用这些词时,往往不是因为对方真的有心理问题,而多只是感觉到对方的行为不适当,或仅是做为开玩笑的嘲弄语,做为我们评价对方的一种表达,是人际对待的一种当下态度。
从精神医学来说心理有问题通常是指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无明显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大多完全正常。 但是,如果继续泛化,当持续的症状和体征导致频繁的压力并影响身体机能时,心理问题就会顺利变成精神疾病问题。这也标志出现质的变化,意味着人的大脑出现了器质性的疾病。当然,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是有清晰界定和诊断标准的。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心理疾病,是指一系列影响情绪、思维和行为的心理健康状况或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和成瘾行为等等。一个人的行为如果符合以下的准则,我们就必须考虑这个人是否真的罹患了心理疾病,这四个准则如下: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一、持续的极端表现:意即出现一般人不会出现的行为,或是缺乏一般人该有的行为,比如说一般人的睡眠每天约是8小时,但若是每天仅睡1小时,或是每天睡20小时,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就容易被判定为有问题。又如情绪的状态常常在一种兴奋或抑郁的状态,出现的频率或持续的时间远高于一般人,也被视为极端,需进一步评估。再如,大脑里的想法常被一些怪异的念头所充斥,无法像一般常态地思考,亦需进一步评估。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二、持续地造成自己或他人的痛苦:有时候行为的极端表现不一定代表心理有问题,比如短跑的冠军选手就不会被人认为心理有问题。因此要考虑的是,当行为造成当事人自己或是周遭的人的痛苦时,极可能就被认定有问题,而需要医治。比如说,一位工作还稳定的人,因为过去的心理创伤,让他无法信任他人,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暗自落泪,他感觉到自己需要帮忙,而且周围的人也因为他的情绪常会与他冲突,此时就容易被认为有问题。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三、人际、职业(或学业)的功能上之重大损害:和前述第2点有些类似,但进一步从外在上来检视,若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变差了,如活泼外向者,变得足不出户、缩在家中,不再与朋友来往;抑或是本来在工作上该有的表现程度,开始下滑到明显的差距(以学生为例,可能观察到课业的成绩明显退步),我们就要慎重考虑是否有心理疾病的干扰,形成能力表现上的退步。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四、背离该地文化上的习俗:有时候人们的行为虽然极端,虽然痛苦,但是可以被当地的文化习俗所认可,比如一位乩童在被附身时做出极端的行为,但因符合文化习俗,不易被认为是心理有问题。但是在欧美社会中,没有这样的文化习俗,却出现附身的现象,则要慎重考量是否罹患心理疾病。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当一个人的情况大致符合以上四个原则时,还需要学进一步认定该行为是否属于异常行为,或进行心理疾病的诊断才能确定。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我们大概了解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大致定义后,再来看看求助于心理专业是否就代表心理有问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很多人需要心理咨询专业的协助,但不见得心理有问题,举例来说,一个想要对自己的个性有更深觉察的人可能求助心理咨询师,借助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学的专业训练而更能认识自己,让自己更成长,而显现较成熟的人格;或是一位即将成为社会新鲜人的准毕业生,想求助心理师,希望对未来的生涯规划有所助益;甚至长期以来有部份人际困扰的人也会想求助心理师来一起检视他的人际互动技巧及人格特质‥....等等。以上这些求助心理师的人并不是心理有问题,而是他们晓得如何借助参与心理学的专业来帮助自己,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更满意!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 本文来源于正道心理正道心理-https://www.psyzd.com/15922.html